你的位置:
  • 首页>
  • 作文>
  • 最新精美散文文章800字(必备八篇)
  • 最新精美散文文章800字(必备八篇)

    发表时间:2025-02-18 20:00:00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进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经典散文。散文是一种灵活的叙述体裁,旨在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散文写作的精髓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800字精美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精美散文文章800 篇1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等你》

      深情等待,不怕时光凉薄;爱一个人可以爱到化干戈为玉帛,不怕花事阑珊,与岁月低眉白首,与时光抵足而眠。不敢说再见,只喜站在每一个岁月的路口,等你…….

      看着烟青的深夜,想起了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厦门的这些日子,也像雨雾里的伦敦,好似有意无意地营造一种烟青而浪漫的气氛,每一天都那样若有若无地飘着烟青的雨,朦胧了意境,无休无止。很是偶然的,他们相遇了,一把油纸伞,亦或是一张薛涛纸,从文字到旅行,从现实到梦境,从昨日到明晨,字里行间深深浅浅的笔走着深情。有时候,心动了就彼此沉默。或许,是因为爱了,爱了才会如此。唯有爱了,才会见字如面,看雨生情;唯有爱了,才会迎风柔软,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也唯有爱了,才会希望茶永远不要凉,酒永远不要停。多少的感动,或许只有爱过了不爱了的人,才能懂得。

      夜阑星微,碧浪风推,心思静谧如似纱织的帘帷,朦胧隐约了一世的'深情。这样的爱情,适合安静自处,适合以天马行空的宽度去逍遥忽远忽近的距离,适合我在这里、你在那里地相思,适合此一刻的寂寞,只我一个人尝、一个人醉、一个人抚慰淡淡的心碎——烟花易冷,红尘易变,璀璨之后的时空不会恒留永久的繁华。风无言,夜无声,沧海有心,静夜无温,温存只在倏忽刹那间,记忆中的全部徒剩凉薄。如此时,蘸夜为墨,写生鼓浪屿,将一世的深情为厦门的天空以烟花点缀,让情愫绮丽,匀进心境,拽景成画,字也流伤!

      记得不知是谁说过,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渴望能够有一个可以和自己惺惺相惜的人,而被俗事缠身之时,许多感动的片段都会被忽略。我想,我与你的投缘,是有着他乡遇故知的情结的罢。你或许生于水乡之地,而我亦是来自蜀南水乡,那里有过吴光第,有过李宗吾,也有过郭敬明;那里也有青花衣,也有油纸伞,也还有沱江里的乌篷船,如此,明山秀水里滋养出的人物自是不同凡响,因此,我深信,你就是南渡而来的那个临水照影的女子,我便是那阙南渡宋词里轻吟的伶人。而你,便是我一直在等的。

    精美散文文章800 篇2

      《野草题辞》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精美散文文章800 篇3

      乡村追着季节的脚步,投入秋的怀抱。

      绿的发亮的梧桐叶悄然失色,夏的炎炎烈日都没有让它屈服,难道它也害怕秋风的无情吗?可能是夏的不告而别让梧桐叶相思成疾,黯然神伤。

      柳树沐浴着妩媚的秋阳,却垂头丧气,神情沮丧。原来,好朋友蝉不知为何突然离去,热情奔放的歌声好像还在耳边环绕,而朋友却不知哪里去了。如果知道蝉儿是追赶着心怡的爱情走的,柳树会不会责怪蝉重色轻友?

      衣着整洁、黑礼服不离身的燕子拖家带口,不辞辛劳南迁了。电线上少了燕子的芳踪,听不到了燕子的细语呢喃,多了一份孤独、寂寞。多嘴的麻雀站在燕子厚重、温暖的空泥巢上,自言自语:“人们常夸你勤劳、不怕苦,为何偏偏要在丰收来临之际举家南迁?哦,我知道了,其实你们从千里之外来这儿,只是为了给儿女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真不愧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父母!”

      墨绿的花生叶经受了整个夏天炽热太阳的烘烤,阳光越强,越发青翠欲滴,容光焕发。一阵秋风袭来,水灵灵的脸上立刻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秋雨怎么也冲不掉恼人的雀斑。逝去的青春蕴育新的生命,这生命没有吸引人眼球的`光鲜外表,却红衣嫩肉,饱满充实,惹人喜爱。

      稻田里,晚稻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挨挨挤挤、和睦为邻。秋雨阵阵,禾苗吮吸着秋的乳汁,亭亭玉立,犹如含羞的少女;秋风习习,禾苗随风而动,好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年。虽然青蛙不再为禾苗的成长呐喊助威,但它毫不介意,在农民细心呵护下,依然鼓足了劲,日生夜长。站在绿意盎然的稻田边,望着绿的流油的禾苗丝丝地拔节,农民心中丰收的梦想也在逐渐成长。

      日落月升,轻柔的月光洒在错落有致的房屋上,乡村显得那么平和、安祥。房前屋后,草丛石隙,默默无闻、不愿显山露水的小歌唱家们尽情放喉,在银色月亮的指挥下,同心协力演奏着悦耳动听的催眠曲,乡村就这样枕着秋的肩膀安然入睡。

    精美散文文章800 篇4

      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里,蜿蜒的河道上,一块一块的水埠头,结满青苔。这就是乡村的水埠头,是河流的驿站,在我油菜花盛开的乡村,停泊小船和女人。

      三个女人一台戏。乡村的水埠头,是女人嬉闹的戏台,那捶捣衣衫的棒槌声,宛约紧凑的鼓点,音韵悠长,沿着河的走向流淌,浸渍着我的水乡。女人的心事,女人的委屈,女人积蓄已久的思想,在这里裸露无遗,浓浓淡淡,从不沉淀。

      对岸的柳笛悠扬,嫣然的笑靥便绽开花蕾。挑水的汉子,一步一回头,让女人的诅咒,变得抽象而生动。鹧鸪声声,江南的烟雨婉若一幅色彩淡雅的水墨画,垂柳丝丝轻轻拂过,便有饮水的老牛默默反刍,间或有笑声在两岸回响。

      “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傍水而居,与水为邻,浅吟南宋诗人王洧的诗句,领略小桥流水的一份清幽,令人心旷神怡。在水的涟漪中,声声蛙鸣,让拾级而上的水埠头,构成乡村的特殊风景。搬罾的,钓鱼的……这些充满惬意的底片,一遍又一遍,固执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走在四月的乡村,阅读这些简陋的水埠头,就像阅读一首首清秀隽永的抒情诗,平凡中孕育生机。

      南宋诗僧僧志南在《绝句》中写道:“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泊在埠头边的乌篷船,就如同古诗中流淌而出的绵绵情韵,晾出腥味浓郁的故事,那桨声的偈语,只有这默默沉思的水埠头才能意会和领悟,千百年来,依旧耐人寻味。

      母性的'乡村分娩出母性的水埠头,一块一块地向远方延伸,就像老祖母额头的皱纹,时时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在乡村的河流上沐浴。这里是我的家园,是我赖以生存的土地。

      乡村的水埠头,一天天漂洗在岁月的水湄里,漂洗在水乡人甜蜜的生活里。

    精美散文文章800 篇5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精美散文文章800 篇6

      《往事(一)之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精美散文文章800 篇7

      春节期间,你可能会开心,可能会难过,可能会有点失落,但是谁会在意“孝”这个美好的字眼呢?“孝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无论任何时候,让我们在春节感受到孝顺!

      春节,也叫过年,连续几天。在过去,“年”是一个怪物。人们穿着红色的衣服,燃放鞭炮来吓跑它。久而久之,就会有“春节”,还有过年的传统!

      “噼噼啪啪”放鞭炮。人们站在远处观看。鞭炮燃放后,人群一哄而散。没人关心残留物。就在这时,一声清脆的扫地声传进了每个人的耳朵,一个年轻的大叔踏进了他的眼睛。“他是清洁工吗?”我在小声说话。就在我纳闷的时候,一个满脸笑容,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走了出来,对叔叔说:“孩子,外面冷。来,给我,我来扫,咳!”就在老太太要拿扫帚的时候,她叔叔一把抢走了,喊道:“不,不,请快进去。你和爸爸闻到鞭炮的味道就不舒服。怎么能扫呢?”进屋来,我马上就来。”说完,然后扫起地面。几分钟后,我从房子里出来,看到地面完全是新的。叔叔满头大汗,但他的笑容像太阳和花朵一样美丽灿烂。他进屋的时候,我以为结束了,可是另一张照片打动了我!

      孙公公打着哈欠回家了,月亮姐姐和弟弟们一起上夜班。看到大叔家灯火通明,哄堂大笑。我忍不住走到窗前看。我看见我叔叔在和面,我奶奶在准备材料,我爷爷在烧水。看了馅,才知道他们要包饺子和汤圆。馅料多种多样,有猪肉馅、芹菜馅、牛肉馅等,而汤圆馅有红豆沙馅、红糖馅、芝麻馅、猪肉馅等。他们家庭和睦幸福,让我羡慕。叔叔要求爷爷奶奶多注意身体,他们也要求叔叔不要太累。太甜了!然后,他们一起煮饺子和汤圆,这意味着他们每年都可以圆。好一个符号!接下来,我想炒几个小菜。奶奶刚要起身,就被儿子按住了,说:“妈,你连孝顺你的机会都不给我?让我来!”过了一会儿,一些美味的菜肴端上来了。这顿饭虽然丰盛不丰盛,却让人觉得很温馨。我心想:父母就需要这些!期待孩子平安幸福,不需要有钱好,但又有多少人能懂呢?下雪了,但是很暖和,春节的灯光很温暖;房间里的笑声很温暖;而炽热的孝心更温暖。

      孝不只是在春节,春节也不一定是孝的地方。中华民族的传统将永远流传下去,永不停止!

    精美散文文章800 篇8

      它像恋人一般深情拥抱着古今中外的文人,它深知越是刚强的人,越是内心柔软。一颗颗不屈的魂灵,总会日夜发出悲鸣。这,令它强大。在汨罗江畔,它曾苦口婆心地劝阻形容枯槁的屈子,却无力阻止其投入冷冰冰的黄泉水。从此,它对那一汪汪或青或碧、或狭或阔的水又爱又恨。这些活水令其无比强大,伸展伸展四肢,摆动摆动触角都有擎天撼地的伟力,让无数凡人为之痴狂。它知道,这便是本源的力量。

      然而,它又无比憎恶着这脉源泉,因为这一派浩渺的浮光,吞噬了太多恋人的生命。它能把他们的名字如数家珍地报上来。孕育着《诗经》的黄土地上,有陈天华、王国维、朱湘、老舍……。散发着异域格调的大洋彼岸,有哈特·克莱恩、莎拉·蒂斯代尔、弗吉尼亚·伍尔夫……一次次无奈地看着招魂幡引渡着这些才华横溢的恋人奔赴生命大道,它却无能为力。就像一味药,在医痴医愚医麻木医冰冷之余,死亡是它偶尔出现的副作用。虽痛,却弥足珍贵。

      它从未想过自己的命运,只是跟随着一众恋人从幽幽太古穿越至今。然而当听到现实无比热闹的喧嚣,它低头看了看自己,隐隐有了忧虑。过去的它是多么健壮,一灯如豆的暗昧长夜,风吹林动的飒然松涛;伴着青灯古佛夜读的清秀书生,偎着临江绣楼眺望远方的红袖思妇;无边落木萧萧,暗香浮动黄昏;千山暮雪,冷月秋笛;寒鸦老树,孤雁悲啼。那些原配的世界,那些旷古的幽静和伟大的哀愁,令它一时膀大腰圆,气壮如牛。

      它从未想过以前能发出吴侬软语的朱唇在现在也能亢奋地云天变色,只不过声音如鸦鸣般呕哑嘲哳;它也从未想过若是林妹妹不再流泪,而用裂帛般的嗓音去嘶吼“我在遥望,月亮之上”的农业重金属,那种临花照水、弱柳扶风的凄美怕是荡然无存。现在的人都行色匆匆,脸上挂着堆起来的笑容,没有哀愁,没有发自内心的忧郁。即便有过汶川地震的短暂全民悲恸,创伤平复,人们依然用堆起来的笑容去迎接被阴霾环绕的阳光。长期的营养不良,它变得细脚伶仃、瘦成了一根游丝,但从未向人们请求过施舍。因为它明白,有知己在,有婴孩在,有人在,就有忧郁,有了忧郁,自己就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