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首页>
  • 心得体会>
  • 井冈山大学心得体会(分享8篇)
  • 井冈山大学心得体会(分享8篇)

    发表时间:2025-01-12 15:11:43

    当我们经过反思并获得新启发时,可以将这些体会总结成8篇心得体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状态。写心得体会的方法可能让人感到困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借鉴。欢迎阅读!

    井冈山大学心得体会 篇1

      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暑假期间我踏上了赴革命老区井冈山参观学习的旅程。

      井冈山是我心中早已向往的地方,老一辈的革命先驱们,为了让劳苦大众不受压迫、欺侮、早日翻身做主人,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勇敢地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井冈山是我党、我军革命的根据地。毛泽东、朱德同志曾在这里指挥军民同国民党作斗争,无数次击溃来犯之敌。通过同敌人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我军民的士气,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扩大了根据地,奠定了革命胜利的基础。

      来到井冈山,放眼远望,崇山竣岭延绵数百里,悬崖峭壁沟壑纵横,气势磅礴。满山绿竹簇拥,古树参天,不绝于目。实是一个打游击战争,休整军队,开辟根据地的好地方。来到著名的“黄洋界”哨所,红军指战员曾在这里以不到一个营的兵力,利用地势布下了五道防线,与敌人斗智斗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国民党正规军三个团,创下一个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站在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望着这片曾被烈士鲜血浇铸过的阵地,我不禁热血上涌心潮起伏,仿佛又看到当年那硝烟弥漫战场上,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身影。掩体旁、战壕边绿竹簇簇,山风吹来枝叶沙沙,也好似在诉说着红军战士英勇杀敌的故事……

      瞻仰了烈士纪念碑和军事博物馆后,我的心情即沉重又振奋,沉重的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驱们为了革命的胜利而过早的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振奋的是在看到当年红军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依然奋勇作战,革命信念强盛,这充分说明我们党的方针,路线与政策是正确的,只要沿着党的指引去做就一定能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的胜利。通过这次的学习教育,使我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更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听从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发扬、继承党的革命理念,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盛。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这一代青少年,虽然已不能和革命先驱们一道并肩作战,豪洒热血。但面对国际上的霸权国家,我们更要增强国防意识,坚定对党的革命信念,并把这种精神转化到学习中,通过我们的努力学习和用所学到的知识建设我们的国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多做贡献,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期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盛,不再受列强欺侮,永远不发生战争,并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井冈山大学心得体会 篇2

      坐在回程的列车上,我回想起这几天在井冈山的游学之旅,重走红军路,亲身体会当年革命者经历的艰难险阻,穿着红军服,小心踏过昔日朱德常走的挑梁小道儿,陡峭狭隘,稍不留心就会蹭过湿漉漉的青苔,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我们却步履维艰,煎熬难捱,却得知这仅仅是朱德走过的六十分之一,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站在巍峨壮阔的顶峰,俯瞰着山间朦胧的云海翻腾。

      登上八角楼,走进毛泽东的起居室,桌上放着生锈的铜灯,想象着他曾坐在这儿,怀着雄心壮志,提笔点江山,挥毫定天下,写出洋洋洒洒的《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革命著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道路,主张以农村包围城市,用武装夺取政权,带领苦难中的国家一步步艰难前进。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山烈士陵园,我们带着沉重肃穆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列,为他们敬献花圈,鞠躬默哀,沉痛悼念,听导游讲述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宁死不屈,始终坚持着革命信仰,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甚至不惜失去宝贵的生命,抛头颅,洒热血,如今脚下这片安宁祥和的土地,曾经是红军战士血流成河的前仆后继,他们用鲜活的灵魂,换来安定社会的和谐美好,谱写着一曲英雄末路的盛世悲歌。

      下午我们去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张子清师长的故事犹在耳边,他将为数不多用来消毒的盐小心保存,让给其他伤员使用,无暇顾及自己越发严重的伤势,截肢的时候,他以最顽强的生命力,咬牙忍过手术的痛苦,就算是最后被叛徒出卖,他也没有苟且偷生,而是英勇就义,用生命诠释着英雄的含义,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在曾志奶奶的墓前脱帽鞠躬,想起她的后代蔡军曾讲过的故事,一点一滴,为革命牺牲个人利益,并心甘情愿,为之付出青春的形象,在我心中慢慢清晰起来,与先烈们的距离似乎更进一步。

      二十一世纪是和平的年代,并不需要我们披挂上阵,征战沙场,可“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骄傲忠贞,却至死不渝的刻在我们的骨子里,血脉相承。我们要做的,是铭记历史,振兴中华,面对重重困境,单枪匹马的披荆斩棘,永远坚强而勇敢,丝毫也不悲伤。

    井冈山大学心得体会 篇3

      井冈山,红色的摇篮,红军故里,这次在新洲区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培训班,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来到了红色摇篮井冈山,开始了缅怀先烈,追忆前贤的红色之行。

      短暂的几天时间,我们先后学习了解了井冈山历史、井冈山精神以及人大代表相关知识培训;先后参观了包括朱毛故居、八角楼、黄洋界哨口、革命博物馆等诸多红色革命现场,并与几位革命先烈的后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学习。

      通过学习及实地观摩,让我们了解了井冈山革命的艰辛。井冈山为什么那么红?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染红的。在这里,我们感受信仰的力量,追忆革命的历史,探寻继承发展之路,学习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品质与作风和为共产主义牺牲的奉献精神。

      此次井冈山之行,虽然时间短暂,但受益颇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归纳为:一是先烈坚定不移的信念;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四是实事求是务实的态度;五是敢于失败后坚持的勇气。

      一次井冈山之行,一生井冈情,吃水不忘挖井人,星火传承革命风,让井冈精神指引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弘扬井冈山精神,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到新洲区实施红色引擎、打造红色物业的工作之中,以更务实的'高度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井冈山精神教会我更加坚定信仰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愿意用一生去践行和守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最后,用一首小诗,表达我的学习感受:

      红色学习上井冈,井冈思想振人心,我辈当把先烈记,全心全意为人民!

    井冈山大学心得体会 篇4

      革命摇篮井冈山是我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今年7月终于成行。我满怀激动的心情,与川煤集团第一期中青干部培训班的全体学员沿着历史的足迹,踏上红军走过的征程,听着红军的故事,感受井冈山上那一草一木散发出的种种神奇力量,传颂着革命斗争的残酷与顽强,使我的内心深受洗礼,党性在灵魂深处受到了重塑和锤炼。

      井冈山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革命旧址鳞次栉比。我们先后参观了毛泽东旧址、黄洋界、小井红军医院、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展览馆,瞻仰了烈士陵园,观看了井冈山实景剧。在革命烈士陵园,一种静穆的情愫在空中弥漫,对先烈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塑像的生平简介使我感受到了先烈们的年轻和伟大,一幅幅题字更突显后人对先烈们的感激与缅怀,雕塑刻画出每名革命志士的性格与神采。陵园庄重宏伟,傲立苍穹,像与世人诉说:“为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他们死得无怨无悔”。据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经两年四个月,共牺牲了48000多名烈士,有3200多名烈士至今未找到名字,他们为了共产主义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红军剧场,江西人民用实景片的方式,记录和演绎着革命斗争的历程与艰苦,场景硝烟弥漫,炮声隆隆,重现了战争的惨烈,把观众很快地带入了当年残酷的战争场情,无不为当年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情怀感动得热泪盈眶。面对 “款子万难、粮食万难、伤兵医药万难”三大万难的境地,他们依然坚定革命斗争一定能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念,与敌人顽强地斗智斗勇,提出了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坚持武装斗争、深入土地革命、反对经济封锁,开展挑粮运动、建医院、修哨口。

      在山高路险的黄洋界,哨口、炮台、战壕及两座高耸云端的纪念碑,一个营的兵力阵守着这片热土,与敌军两个团的兵力的.较量,最终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彰显了革命先烈们的勇敢与多谋的作战才能,无不让我在内心无比敬佩先烈们的智慧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茨竹毛泽东旧居----大井,是伟人毛泽东和朱德同志当年居住的地方。从简陋粗劣的设施,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生活的艰难,吃用白水煮的笋子,没油没盐,喝南瓜汤、吃红米饭。在小井的红军医院,几张桌子几个柜子,几根木架上铺上稻草就是病床,几张凳子上铺上几块木板,就是手术台,几颗还保留下来的石头听说是伤员做手术时替代麻药忍痛的器材……

      井冈山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法宝,是人们永远的精神食粮,是革命和祖国建设的传家宝。作为生活在今天和平幸福时代的我们,作为一名站在煤矿战线上的共产党员,要继承光荣传统,发扬先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用井冈山精神激励我们,热爱矿山,发扬煤矿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川煤集团达竹公司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一份力量。

    井冈山大学心得体会 篇5

      井冈山有很多感人的革命历史、英雄人物、感人事迹曾志的遗嘱和事迹。其中曾志的事迹非常典型也非常感人,他无时不刻的以一个共产党人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一生都在继承和发扬着井冈山精神。他不仅自己没有享受特权、没有丰厚的家产,还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儿子石来发、孙子石金龙在她的感染下至今还是井冈山的普通农民,一个曾孙蔡军从珠港部队复员后还是经过考试当上了司机。曾志的遗嘱非常感人,其中说到将自己的尸体供医学解剖研究用,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这是共产到人将自己最后的一点光也献给了党,没有带走一丁点;遗嘱中还写到不开追悼会、不通知亲朋好友,死后三个月再在报纸上发一个简短的讣告,就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候,她老人家还不忘艰苦不俗、不铺张浪费,正如徐志摩一首诗写到: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还有一句话就是谁给女儿陶斯亮的,意思是说趁女儿还能工作的时候把她的回忆录整理成书,供后人学习、研究,就是这句话,一个即将走完一生的老人的遗嘱,在嘱托自己的女儿趁还能动的时候,抓紧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工作,把自己的革命回忆录整理成对党、对国家有用的历史资料。我认为感人,是因为我听到这句话、想到这句话时,我想到了对于父母的回报、感恩是只争朝夕的事,不仅是因为父母在一天天变老,这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有一天父母将永远不能享受到自己儿女的回报和感恩;还有自己在不由自主的变老,总有一天想起回报父母,却因自己的年老体衰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样的道理,就是对其他有恩于我的老师、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的人的感恩和回报,也应该是只争朝夕、时不我待。

      井冈山还有需到敢于奉献的人们值得学习。他们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的后代陈人康(陈士榘将军之子)、何继明少将(李立之子)等,发起了旨在弘扬井冈山精神的“井冈山儿女联谊会”;井冈山革命烈士的后代王生茂(王佐的孙子)还在井冈山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老红军后代石金龙(曾志之孙)还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江满凤(江志华之孙女)还是一个合同工的'保洁员,坚持义务在旅游区唱当地的山歌,她还曾拒绝了《井冈山》摄制组给她的一笔可观的演唱费;井冈山第一代垦荒人杨洁如老师,在井冈山含辛茹苦从教36年,如今还在为井冈山的教育事业奔走宣传;红军传人代表毛秉华老师已80高龄,还坚持到全国各地作报告,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看到这些感人事迹,我深受感动,本可以因父母或祖父、祖母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而享受特别待遇的老革命后代们,不仅没有享受特权,而且还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的后代,祖上不曾有过为革命做出的辉煌成绩,然而我却享受着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我激动,我着急,在自己的岗位为航空事业做奉献、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奉献,应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

    井冈山大学心得体会 篇6

      也曾游览过一些山河大川、名胜古迹,我常感叹大自然的辽阔壮观和鬼斧神工,陶醉于祖国如诗如画的山河,但最撼动心灵的是红色圣地之旅——井冈山之行。三月初的井冈山并没有历经冬日的枯萎凋零景象,虽有残雪零零落落,但一路上井冈翠竹一如夏之青绿、郁郁葱葱挺拔秀丽。在一段时间艰难跋涉后,一幢幢白墙灰瓦古色古香的房子出现在我们面前,“茨坪到了!”,这就是我们心中期盼已久的革命之火点燃地——井冈山。茨坪旧居、红军医院、造币厂……随着导游的介绍,把我们带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馆内陈列的旧物、朱德的扁担、红米饭南瓜汤使得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历历在目,让我们回味了一下“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的难忘岁月,“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豪迈气慨。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开辟了通向新中国的惟一可行道路。跟随着导游,我们来到了黄洋界,黄洋界保卫战是新中国革命斗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把我们引入当时的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在望旌旗,相闻鼓角,森严壁垒,岿然挺立的山头阵地,众志成诚的红军将士,轰隆的炮声中,万千重困我的敌军连夜遁。初春的北山烈士陵园松柏苍劲、庄严肃穆,有三万多名英烈长眠于此,馆内墙上密密麻麻地刻着死难烈士的英名,而更多的'烈士则记载在无名碑上了。当时这些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毅然决然告别父母、抛妻弃子上井冈山参加革命,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女烈士伍若兰牺牲时年仅二十二岁,令人发指的是有孕在身的她,竟遭敌人剖腹剜子,又把头颅割下来挂在城墙上示众;一名英烈的双眼被挖;还有一张烈士浑身是弹洞的遗照,这些照片让人惨不忍睹,大家被深深震憾了,这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在蜜水里泡大的一代难以想象的,如果没有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又怎么能做到抛头颅洒热血、慷慨就义呢?

      导游的介绍把我们的注意引向了山间一座小小的坟茔,这里埋葬的是当时小井红军医院的院长、解放后任广东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的老革命家曾志同志。小井红军医院旧址的墙上挂着曾志年轻时的照片,让人无法相信这样一个年轻美丽文静的柔弱女子竟在动荡年代、医疗条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肩负着如此重任,她体贴百姓的疾苦,对伤员病人关心备至。她在解放后任广东省省委书记时找到了托付给井冈山百姓抚养的儿子,并没有带走儿子,而是把他留在了养育他的井岗山,报答井冈山的百姓。曾志百年后也埋葬在了这块红土地上,陪伴着和她一起战斗过的死难英烈。

      一丝丝细雨飘洒在脸上,耳边的潺潺流水声,惊醒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抬头望去的飞挂的彩虹瀑布。今天的井冈山风光是秀美壮观的:五指峰、云海、彩虹瀑布、龙潭瀑布、百竹园……到处是现代化的交通设施,百姓安居乐业,正是毛主席诗句“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写照,足以告慰英烈的在天之灵。井冈之行唤醒了我们内心的一股豪情,我们可能做不到伍若兰的视死如归、贺子珍的巾帼豪气、曾志的镇定自若,但我们可以做一个诚实的凡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坚强些、勇敢些,不为困难所压倒,让我们的巾帼风采为地税事业增添一抹亮丽。

    井冈山大学心得体会 篇7

      短暂的三天时间,学习生活却丰富充实。我们认真聆听、用心记录有关井冈山革命及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教学;我们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接受体验式教育;我们重走挑粮小道,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和拼搏精神;我们参观黄洋界哨口、主席故居、瞻仰革命历史纪念碑等,接受现场教育。回顾革命斗争的历史,使我们大家的心灵接受洗礼,情感受到震憾,党性得到锻炼。

      当我们第一次实实在在踩在了井冈山的红色大地上,感受来自这片圣地的魅力;当我们第一次站在了一个个庄严肃穆的历史遗址前,切身感受这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我们的心也一次又一次被猛然撞击、颤栗、折服,我们的情感也一次一次被感染、共鸣、振奋。因为在我们的心里,井冈山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更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震撼、一种吸引、更是一种信仰。

      弘扬井冈山精神,力戒自满清高,树立学习理念,做勤奋学习的表率。要将本次的学习培训作为新的.起点,确保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上,而是深入思索,切切实实指导工作实践。

      弘扬井冈山精神,力戒安逸知足,树立发展理念,做创新工作的表率。感受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与信念,体会革命先烈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探寻真理的艰辛。那么在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肩负着推进经济良性、快速发展的重任,更应该要努力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要以开拓创新的工作锐气来体现始终,要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举措谋求新突破。

      弘扬井冈山精神,力戒畏难惧怕,树立自强的理念,做力争上游的表率。通过学习培训,寻找自身的差距,认识自身不足,切实改变工作办法,转变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职责,真正使自己的思想层次得到新的提升,理想信念得到新的坚定,责任意识得到新的增强,从而来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对于我自己而言:井冈山精神如明灯,指引我的航向;井冈山精神似明镜,折射我的人生;井冈山精神如明光,照亮我的前程 。

      多少年,风雨洗尽了这片泥土上的斑斑血迹,但更给我们后人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重感。恍惚中,我似乎听到金戈铁马的铿锵,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了血雨腥风的残酷。

      也许只有亲历井冈山,才会使我们更加透彻理解“革命”、“奉献”、“无畏”等词的真正含义;也许只有静心聆听井冈山的故事,才会给予我们跨越历史长河带来更多的思想震撼。

      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经历了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仍然矢志不渝、坚守信念?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激励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经历了惨烈悲壮的战争,仍然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解放之路?这就是井冈山精神,这就是井冈山的红土地和革命先烈的鲜血所凝炼、所铸造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那些血雨腥风的岁月已然成为过去,然而井冈山精神却已成为了永恒,已镌刻在我们心中。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肩负推进改革、加快发展、创造新一轮辉煌的一代人来说更是具有鼓舞和激励作用。而我们也必须要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从井冈山精神汲取更多的政治营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要进一步从坚定理想信念、明晰价值取向上全面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要进一步从培养全局观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上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要进一步从增强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应对挑战的开放心态上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要进一步从倡导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上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

      让信仰点亮我们的人生。

    井冈山大学心得体会 篇8

      坐在回程的列车上,我回想起井冈山上层层叠叠的石阶,郁郁葱葱的林木,密密麻麻的烈士之名,无一不震撼着我的心灵。

      那雄伟的井冈山啊,是革命的井冈山,是红色的井冈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井冈山。井冈山的土是红色的,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烈士们为革命而牺牲,我们尊敬着他们,也尊敬着这片承载着他们赤诚的心,承载着他们鲜红的.血,承载着他们革命的情的这片土地。

      人啊,正是因为度过了一段阴暗的岁月,才会更渴求黎明的曙光。中国经历了多少年的阴暗岁月,革命将士们就有多渴望解放。他们也希望能与家人团聚,也希望能安稳生活,也希望能三代同堂。但是,岁月并不静好,他们为了追求那一抹曙光,不得不忍痛割舍下自己的父母儿女。

      记得北山烈士陵园吗?那一面面黑色的墙上面一个个金色的小字组成的一万五千多个烈士的名字,那一块洁白无瑕的无名烈士碑,是那么的耀眼。通过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南征北战的一生。那是怎样的一生啊,我们现在其实无法想象,但毫无疑问,无论是怎样的人生,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井冈山的天,是浓雾弥漫,细雨朦胧的天。在那个年代,将士们没有雨伞,没有雨衣,甚至连鞋子都是简陋的,不舒服的,草鞋。艰苦吗?艰苦。他们又是如何能坚持下来的呢?是那份称之为革命的信仰一直支撑着他们。

      天上什么最明亮?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为离家的游子照亮前进的路。

      地上什么最明亮?八角楼的灯光最明亮。为如今的我们照亮前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