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首页>
  • 读后感>
  • 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推荐三篇)
  • 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推荐三篇)

    发表时间:2025-02-05 20:00:00

    读完一本名著后,分享心得无疑是有价值的。写读后感不仅能加深理解,还能提升写作能力。以下是精选的三篇关于“做自己想做的人”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篇1

      不同的心态看到不同的结果。桌子上的半杯水,有的人说杯子是半空的,而另一个人则说杯子是半满的。水没有变,不同的只是心态。心态不同,观察和感知事物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信息的选择就不同,因而环境与世界都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境遇并不完全是由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如何看待人生,完全由我们的心态决定。

      人的心态和行为取决于你抱持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信念。首先,坚持自己的理想,面对选择懂的取舍,适时的摒弃那些多余的东西;其次,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羡慕别人的长处,更不忽略自己的天赋,随时肯定自己,自信就会与你相伴。此外,当困难来袭,勇敢地正视,把它当成重铸人生的坚实基础。这样即使处在人生的低谷,也会像压紧的弹簧一样充满力量,有合适的机会就能一蹴而就。

      人的乐观心态,将使你心理年龄永远年轻。当你朝着奋斗的目标迈进时,都会增加你的愉悦与自信。你就会自然形成乐观的心态,快乐将永远与你相伴!乐观者也比较容易克服困难。因为他会积极寻找新的

      解决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不利的条件转变成有利的条件。悲观者则会因为一下子就看到困难而心生畏惧、退缩不前。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只需要一点想象力,情况就会完全改观。乐观者关心别人,让别人畅所欲言,给别人时间,观察对方的所作所为,如此便能够了解每个人的长处、优点,因而得以团结、领导众人,共同朝某个目标迈进。

    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篇2

      今天上午11:30,公司前台小姐通告我报到事宜。其中之一,就是阅读《做自己想做的人》,并写读后感。下面分两节谈谈。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李践先生出生于一个知识家庭,父亲被隔离,母亲几近精神失常,从六岁开始他就承担起沉重的家务。母亲的歇斯底里,导致他七岁时流落街头,沦落为一个小乞丐。高中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的李践算是找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金饭碗”,但他并不满足,每晚五块钱的保安、七块钱的夜市小工、十块钱给别人看地摊,李践通通不放过。身体的羸弱,使李践从小学习武术。一次他在公园练太极拳时,一位美国人走上前来用并不流利的中文和他攀谈起来,希望以武会友。那天,李践第一次听说“跆拳道”,他觉得很新鲜。没想到一练就着了魔,甚至专门跑到韩国学习。“学习跆拳道,使我完善了自己的人格。”李践一直认为,跆拳道对于他的人生、事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随后却使自己掌管的企业在短短十年间完成1500倍的资本扩张,“制造”出57位百万富翁,被评为中国十大民营科技实业家之一。

      从中可以看出,在逆境中,李践先生并没有消沉,没有一味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学习,增强自身实力,探索未知领域,这为他后来的成功做了奠定了充分基础。

      积极学习的明证:“每晚五块钱的保安、七块钱的夜市小工、十块钱给别人看地摊,李践通通不放过。”不同的人,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来。也许有人可以从中得出“李践先生对财富的追求很执着”的结论。当然这也没有什么错。不过思路未免思路太狭窄了。在其中,李践先生获得绝不仅仅是财富——其实财富只是他的所得的极少一部分——更多的是对人生,对世界的体验。在其中,他的整体自我(体格,智商,情商,逆境商,灵商)得到全面提升。

      李践先生历尽坎坷,饱尝沧桑,在不惑之年终于铸造辉煌,成就神话,必将成为一代绝响。由此我想到了孟子的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面把他的千古名句,摘录如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如下: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我们已经可以用“伟大”来形容李践先生了。其实他只不过是孟子上述言语的一个例证而已。美国一项研究指出:20世纪最杰出的四百位人物之中,有四分之三曾在青少年时代遭遇悲剧、残疾,或重大挫折,然后力争上游,克服困难,成功立业,造福人群。于逆境中崛起,并让世界为之震撼的英雄,代不绝人。李践先生只不过是千千万万这样的人的其中的一个。

      2、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上面谈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面继续沿着这个理路进行发挥,其实应该说是扬弃。

      逆境,顺境只是客观存在。我们的心灵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它,否则我们就成了物理变化,化学反应的客体。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它认为我们的心理状态完全决定于我们过去的经历(客观存在)的,人没有自由意志。

      孟子的确伟大,在两前多年前就有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观念。这种观念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可是完全相反的例子不也是到处都是吗?

      《中庸》中有一句话“无入而不自得”。意思是任何一种际遇都可以提供不同的途径让我们的自我向好的方向提升。其必要条件是,心灵力量可以超越任何生命存在(我们的客观际遇)。如果没有这个必要条件,我们将会走向不可知的未来。所以逆境不一定使人生存,顺境不一定使人萎靡死亡。这段话超越并发展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逆境中,我们的心灵力量越能超越生命存在(我们的客观际遇),我们就越能“生于忧患”;如果心灵力量可以超越任何生命存在(我们的'客观际遇),我们就可以在任何一种环境中崛起,并走向辉煌!

      李践先生是“生于忧患”的典范!他绝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天才。他决不仅仅是巨额财富和传奇经历的拥有者,在更普遍的意义上,是人类伟大的心灵力量超越残酷的生命存在的见证。他只不过是发挥了人,作为万物灵长,的无限潜能的一部分而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和李践先生一样的——无限潜能!所以超越李践先生决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他的书中的一切,都和“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这九个字脱离不了关系,或者——以个人浅薄的认识——可以说他的书是他以自己卓越的生命体验对这九个字的深刻理解。

      用心灵力量去超越生命存在,是人类面对的永恒主题!李践先生为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做自己想做的人读后感 篇3

      成功学这类书籍我看了不少,但是像李践老师写的这本行动成功学,把成功的知识和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既可用于个人实践,让你天天都能体验成功,又可用于企业经营管理而形成独树一帜的”成功学管理模式”,所以凡是想成功者,此书不可不读。

      人人都有欲成功之愿望,虽然有成功梦想的人,不一定人人都能成功,但是成功也有方法,成功也有此必然性,那如何才能成功呢?

      第一,认识成功。

      成功有三个必要条件:首先,要下决心做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人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自己的决心,虽说人天生有成功的欲望,但随着现实社会中家人、老师、社会人士的无情打击,人们对成功越来越麻木,如何将潜意识的成功上升到显意识,要将“想成功”转化为“一定要成功”,就得为成功找一个充分的理由。当然有了成功的决心,其次,还必须有坚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的人,一个人能至死不渝的坚持下去,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必能做常人不能做之事。最后,学习成功的方法,能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学习成功人士证明有效的方法,与成功人士为伍,拥有成功人士的世界观及思维方法,根据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特长,整合自己的资源以求得成功。

      第二,拥有明确的目标及积极乐观的心态。

      俗话说伟人心中有志向,凡人心中有愿望,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伟大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而目标的建立必须是可以量化,可以实施的。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设立近期中期以及人生的终极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固然重要,但目标的确立就像航海家有了方向标一样,但是在航海过程还会遇到波涛骇浪,暗礁冰山,你要能挺过这大风大浪到达目的地,除了目标明确,航海技术过关外更需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在这众多艰难险阻中依然坚信自己能顺利安全抵达目的地。反之一个消极的人因为看不到希望,对自己定下的目标也没有信心去完成,因此在机遇来临时也看不到,行动之时更是缺乏动力,不能真正激发自我的潜能,只要在行动过程稍微遇到点困难就畏缩不前,怯于行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始终难以达成既定目标。

      第三,有效管理时间,培养凡事立即行动,在行动中不断开拓创新。

      富兰克林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的宝贵性,让我们迫切的需要对时间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而要有效的管理时间就要培养凡事立即行动,不拖延不畏怯,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以理论联系实践,在行动中去认知,在行动中去纠正,来达到知行合一的高境界。同时,在行动中要有不断开拓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能真正的改善生活,从而达到改变命运改造世界的目的。

      当然每个人情况不同,对成功衡量的标准也各有所不同, 因此对成功的定义,往往会有些许的区别,但无论是何种的成功他都有一定的方法可循,也许此书谈到的成功不一定完全符合你的情况,或许你也不大赞同此书的某些观点,我个人认为这完全可以求同存异,以作参考!